第二节 伴性遗传 课标要求 (一)、能力要求 1、通过萨顿假说,使学生领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科学思路,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和采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 2、要求学生具有运用遗传图解,能理解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的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情况的能力; 3、学生能读懂图解分析,并能自己进行遗传分析训练,在分析训练中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第3节伴性遗传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人 类 红 绿 色 盲 症 1.伴性遗传
2、3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3、比较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发病规律。
第5课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复习目标】 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4.伴性遗传的特点; 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一) 教学目标 1.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2.伴性遗传的特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社会调查表明: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 问题探讨: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处理】“伴性遗传”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II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几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教学设计为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