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 +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用计算器熟练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率达90%以上。 2.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3.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熟练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