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有学者研究指出,儒家、道家非是“无生法”的解脱而是“生生法”的成全,儒家所强调的本心主体之自觉与道家注重的天地场域之自然,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化之后的困境。该观点旨在强调( ) A.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儒家“克己复礼”的自律 C.百家争鸣能解决现代化困境 D.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主张出自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佛教 2. 《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 A. 无为而治的思想 B. 外儒内法的观念 C. 尚贤非命的主张 D. 天人感应的学说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