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三上册 > 其他

其他

  • 高三语文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的影视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占据市场显著位置的穿越、魔幻、宫斗、戏说题材逐渐隐退,而一度呈现式微态势的现实题材创作却在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引导之下持续发力,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一大批影视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 不过,我们在为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繁荣发展欢呼的同时,也要警惕某些打着现实

  •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

  • 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10月31日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 6分) (一...

  • 高三上学期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下,分

  •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tán)香刑》之后,文坛翘(qiáo)楚莫言对西方话语开始怀疑。于是,大量来自方言、民间艺人的词汇进入他的小说,他要恢复语言中那些被文化与教育删除的枝蔓(wàn)、味道。 B.我国改革已进入攻艰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wàn)的勇气、风凰涅磐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痼(gù)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C.七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jǐ

  • 高三测评语文试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外庐解释道:“这里所谓天、地、人、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但是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得十分明白。”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

  •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鲍竹溪先生传 袁 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

  •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

  •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

  •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 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 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