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三上册 > 其他 > 正文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1-05-24
: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tán)香刑》之后,文坛翘(qiáo)楚莫言对西方话语开始怀疑。于是,大量来自方言、民间艺人的词汇进入他的小说,他要恢复语言中那些被文化与教育删除的枝蔓(wàn)、味道。

B.我国改革已进入攻艰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wàn)的勇气、风凰涅磐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痼(gù)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C.七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jǐ)梁;七十年奋发图强,中华儿女谱写了诗章;七十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累(léi);七十年携手并进,中国梦播下了新希望。

D.观摩郎朗给孩子上钢琴课,可以感受古典音乐世界多彩的模(mú)样。郎朗的演奏具有与大众交流的感染力,但这种外向性又与古典音乐精神上的超凡脱俗相悖(b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尼采的紧张、繁复、多致的意象,把世俗的道德和庸凡的态度涤荡无余。他交响诗般的叙述,露出精神的晨曦,照耀着昏暗的世界。尼采文本对于鲁迅而言是一种天启般的存在,中国儒学文献的温吞、自恋、缠绵之语都相形见绌。鲁迅在这里看到了绕开儒家资源、建立新的文学与生命哲学的可能性。【乙】徐梵澄看出了鲁迅借用尼采的本义:那么,也要将旧道德的标杆打破,将那些伪君子——尼采所斥的菲利士人——的假面具揭开,重新估定新的价值,也寄希望于行动性的实际革命者。”

这个看法是对的,对于期待文化变革的鲁迅而言,儒学之外的资源的引进,恰恰是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丙】中国人那时候的急务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求新。“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正是鲁迅的梦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形见绌     B.本义      C。恰恰     D.因循守旧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美国计划将在2024年重返月球,中国已两次成功发射了无人探月飞船,这场太空竞赛的背后,既有对荣耀的贪求,也有对梦想的追寻及将科技边界再度推进到宇宙的渴望。

B.火锅之所以在中国形成蔚为大观的义化,除了方便之外,还有种弹性的魔力:它的汤底既能简单,也能繁复;食材既可单一,也可多样;一人不但能食,还自带了社交属性。

C.如今,越来越多人喜欢生活在室内空间,阳光照射太少正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物钟以及人体内的某些机能缺乏的维生素D,也可能破坏我们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统。

D.国内生活垃圾的整体含水率约在50%,而国外在20%左右,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占比太高,这与我们的餐饮习惯、生活方式紧密相关造成的。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高三上学期语文考试
下一篇: 高三测评语文试题试卷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