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知识梳理】 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例如:
例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XX年高考湖北卷)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解析】给出多个词语,从中判断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这是常见题型之一。这道题还考查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的书写。a项中的“分庭抗理”应为“分庭抗礼”,b项中的“推心至腹”应为“推心置腹”,d项中的“估名钓誉”应为“沽名钓誉”。 【答案】c。
纵观近几年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复习: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汇集 附录一 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汇集 请在横线上填上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第一组 a 1.挨紧 ________ 2.挨饿受冻 ________ 3.白皑皑 ________ 4.狭隘 ________ 5.不谙水性 ________ 6.熬菜 ________ 7.煎熬 ________ 8.鏖战 ________ 9.拗断 _______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 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知识梳理】 根据大纲和江苏省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主要是三类文章:文学类文本(主要为小说、散文)、论述类文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为必考题,后两类文本为选考题。
1. 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并且)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可是) 【解析】 “而”主要可用作代词、连词,常常考查用作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本题c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义为“并且、而且”。 【答案】 c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