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 > 正文

:高一语文下册《我与地坛》教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高一语文下册《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培养整体感知散文结构的能力,学会有真情实感的口语表达。


3、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理解母亲的关爱。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失聪而作此曲,并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响人生的最强音。


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二、整体感知:


问题: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该如何概述呢?


1.第一部分:我与地坛的关系

2.第二部分:对母亲的追思,对母爱的理解。(过渡句:第二部分第一段)


三、文本研讨:


(一)、我与地坛


1.“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 地坛呢?


明确:“我”——颓废、迷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地坛——废弃、荒芜、冷落。(我…… 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 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被社会遗弃,地坛被人们遗弃,所以我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情。


2. “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宿命?


</

高一语文下册《我与地坛》教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我与地坛
上一篇: 高一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下一篇: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