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 > 正文

:高一语文下册《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高一语文下册《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为难。本文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难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感情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最初设计,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内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梳理文言知识,结果以失败告终。散乱无味,重点不突出是第一次试讲留给听课老师的印象。于是在语文组其他同仁的指导和建议下大改教学思路,确定字词以课堂检测的形式来处理,教学重点则根据课文线索“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大胆取舍,舍“因”去“悟”留“情”。然而,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走下讲台之时,便是遗憾之始。遗憾对文本挖掘太浅,遗憾课堂诵读太少,遗憾与学生距离太远,遗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浅


从抽到题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随着我。在备课的一个星期里,语文组同仁曾多次提醒我“静下心来研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设计教学。”但回头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试讲时的全盘否定,第二次试讲时的不够投入,第三次试讲时太过随意的课堂语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乱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长讲古文诗歌的我,更觉诗歌古文之深不可测,难以驾驭。于是大改教学思路,精心锤炼语言,回头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为在初次试讲被推翻之后我更侧重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斟酌,忽视了对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景语体会作者情感处理“归去之情”这个教学重点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二、课堂诵读少


在教学设计上既然以诗定位,就应以朗读感知为中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读的充分,是学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情感也不再是难题。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语言,进而探究归去之因、归去之悟及作者情感,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虽然也有诵读环节,但读的太少,读的不够,故在“归去之悟”这个环节中学生回答稍显吃力。这样就给听课教师造成“课堂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过

高一语文下册《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归去来兮辞
上一篇: 高一语文下册《师说》教案
下一篇: 高一语文下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