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


    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现代诗歌的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一些有复杂背景的象征意义的诗歌和朦胧诗,更是“硬骨头”,很难“啃下”,有时竟不知从哪“啃”起。


   《我用残缺的手掌》是一首现代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的祖国的抒怀之作。诗歌一方面描写沦陷区的阴暗,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发出赞美。诗人的情感由凄楚转而热切的期盼。其中诗歌的前半部分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将重点问题重点分析。而后半部分,情感表达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掌握,由情入手,让学生自己体验也就可以明确。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意思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如何让20后的学生去理解战争年代作者选取的意象以及在意象中寄予的深层内涵,诗人情感的变化更是难点,于是我一改往日的授课模式。


    一进入教室,我便向学生“投降”,“彻底坦白”,“同学们,由于老师昨天身体不适,实在撑不住,没来得及给大家好好备课,今天一大早又直奔教室,这篇文章我草草看了两遍,细细看了三遍,也没看明白,我可能老了,理解力实在太差了,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希望大家多给老师指点,可以吗?”学生齐呼:“可以”,就这样,一节课开始了。


   “大家从文中都读出了什么?谁来给我说说?”一学生说:“我读出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你能告诉我,你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吗?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吗?”……


    就这一样,一节课顺顺利利地就结束了,授课任务比预期的还要好。


    这次授课方式的大转变,让我意识到,老师不是万能的,学生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质可以充分被激活。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