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一 > 正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效果——“预设与生成”的思考:

一、预设的必要性是基于新课程中的学生观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先天生理遗传和不同的家庭、社区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因此他们都已经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长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新知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不再是一张白纸,如何从学生出发,加强预设的可实践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起点,进入学习状态,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的,因为我们知道,教学预设起点的高低、空间、时间、趣味性、挑战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关系

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应该以课前预先设计和课中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评价标准。一方面,通过课前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课中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着人成长的生命气息。可以说,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说明当课堂真正归还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够完全了然于心,把握在手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生成”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不是借学生之口说老师想说的话。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