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正文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难点 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材料式导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上述诗句都与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有关,你知道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吗?两首诗分别反映了什么?
导入2:(情境式导入)同学们,下面请欣赏《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课堂探究 板块一 官渡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材料一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为了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曹操率先与袁绍进行了哪次战役?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
(3)说说这次战役中曹操胜利的原因。
答案:(1)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2)官渡之战。曹军以少胜多。
(3)客观方面:①袁绍骄傲轻敌;②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主观方面:①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