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一场战争使我们刻骨铭心,一场有关民族精神的大讨论在激烈地展开,中国人是失掉自信力还是没有失掉自信力,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板书课题),来感受一下在民族危急存亡之时的民族精神。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生难字词
(1)字音
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
渺茫(miǎo)  脊梁(jǐ)  诓骗(kuāng)
(2)词义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诓骗】说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保全生命。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感情基调(喜、怒、哀、嘲笑、讥讽)。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摆出“敌论”:“中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