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1)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的话:给予是一种快乐(投影出示)。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
( 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 ) ,也不觉得( )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