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美文赏析 > 文章荟萃 > 正文

:那个年代的汪国真到底有多火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04-27
:

  那个年代的汪国真到底有多火
  昨天凌晨,诗人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他的诗歌在上世纪90年代,曾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影响了一代人。
  汪国真的朋友说他总是能很快到达一个境界,比如写诗,写成了一个现象,也写到了课本里;写书法,居然写成了国礼;作曲,作品被收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对此,汪国真直言:“有人说我的诗不好,我就要证明,我不仅诗写得好,在其他领域我也是可以的。”
  读大一时发表了处女作
  汪国真祖籍厦门,父母自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劳动部。1956年,汪国真在北京出生。机关大院长大的汪国真,在父母的影响下,八九岁时接触《三国》、《水浒》、古诗词,又通过大院间的互相借书,读了《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初中毕业,此后在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度过了7年“三班倒、开铣床”的工人生活。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突然传来,心有不甘的他凭直觉感到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1978年9月,汪国真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时年22岁。他感到他的好日子来了。
  大学期间汪国真成绩一般,“我做事凭兴趣,对分数历来看得不是很重,特立独行,但并非性格古怪的。”他开始写作,形式是诗歌。
  1979年4月13日,汪国真在食堂吃午饭,同学陈建平说,《中国青年报》发你的诗了。他有点半信半疑。饭后他去图书馆,知道《学校的一天》发表了。几天后,他收到了编辑寄来的鼓励信,以及稿费2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跟优秀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感觉?
下一篇: 陈丹青:文凭是平庸的保障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