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九年级学生学习紧张,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老师要细心工作,用“心”育人,以“心”育心,对于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理治疗和教育,要不放弃任意一个机会,任意一件事。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学生考试失意时和情绪低落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无疑是春风送暖给他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引导学生稳扎稳打每一天,轻轻松松迎高考。
总之,老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把自己融入与学生中,身体力行,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朋友又是师长,做到事半功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只有不断地读书,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就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这样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四、学习指导要得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不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等待现成结论的出现。九年级在知识的整理上也不能一味等老师归纳,而应主动去整理小结,即使没有老师整理得好也比吃现成的好。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一些现成的知识和理论,更要懂得这些是如何获得的,要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重视怎样取得知识和选择处理知识。正象书中所写“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可以以多种方式从多条渠道获得材料——记住这些材料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伪存真、分析综合、巧妙利用,从而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