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维护性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靠的、可修改和测试的、可移植的、可以使用和效率高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求付出的代价很大,也未必是可行的。一些质量特性存在互补性,如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等。然而,其他一些质量特性互相矛盾,如效率和可移植性、效率和可变性。因此,各品质特性的维护性要求可以得到满足,但它们相对重要性应遵循程序使用作用和计算环境变化而变化。
2.3选有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根据程序可维护性,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其影响是极大的。低层次的语言就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更难以对其进行维护。高级语言更容易理解,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而低层次语言相对要差,但作为高层次语言,难易程度不一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第四代语言是过程化语言,而有些是非程序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程序编制出来都很容易理解和修改,但存在指令数量可能会少一个数量级,而语言编制数量级要多一个,其开发速度会快多倍。
3、加强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方法发展与研究
在软件维护过程,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频繁的员工流失率,已离开的原有开发商;缺乏文档资料,很难了解其他人开发体系;不符合程序或文档的文件不适当,并很难理解,软件结构不合理,难以修改或修改后容易出现错误。该软件易于开发,但其难以维持,通用性较差,这是以前设计软件比较常见的通病问题,也是在同一个系统或重复开发的原由。重复开发会加强其系统功能,但单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会被浪费,而且还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在软件开发过程,应充分和适当地思索,其系统通用性和自我维护能力,以避免系统开发重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软件开发过程是需要重点留意的地方。
如果要设计多功能易于维护的软件,就必须有以灵活、通用和易维护为主旨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体系共性和个性方法分析,实现了对系统自维护功能的具体保证。在实际应用进程中使用此系统,并且得到用户的好评。在该系统自维护功能概念基础上,调整其参数,其实可以做一个小的开发工具,进而可以开发类似的系统管理。这至少表明,引入该系统自维护功能定义,为系统使用和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