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数学 > 初一下册 > 其他 > 正文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5-22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基础知识(46)
1、  填写以下作品的作者。(5)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了》                  
《仇小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最后一课》                     
2、下列字词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两组是(    )(4)
A、确凿quèzáo   宿儒 sù rú   锡箔xībó     倜tì傥tǎnɡ
B、鉴赏jìɑn    嫉妒 jídù    讪笑shàn xiào  忧郁you yù
C、足迹zú jì    环谒huán yè   骊歌 lí gē   屏嶂pínɡzhànɡ
D、狂澜 kuánɡ lán  气魄 qì pò   山巅 shān dīān  祈祷qǐdǎo
E、气氛qì fēn   郝hǎo叟 sǒu  钥匙yào shi   惩罚chénɡ fá
F、污秽wū hùi   默契mò qì    谰语lán  yǔ   嗥鸣háo míng
3、古诗文默写。(20)
(1)王安石认为“仲永之通悟”是“      ”,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
(2)赵翼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歌创作应贵在创新。能集中表达他这一主张的两句诗是“               ,               ”。
(3)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写春游滁州的诗,题为          。其中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              
(4)请从读过的诗词中检出两处情景交融的诗句来,并写出作者。
                                                                                                
                                                         
(5)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
(6)《木兰诗》有一边塞夜景描写,暗画木兰深夜巡逻的形象:                   ,                 。
(7)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
                ,                  。
(6)双兔傍地走,                   ?
4、写成语,要求包含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并且意思相同。(5)
例如: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成语:惟利是图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成语:         
(2)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成语:         
(3)双兔傍地走,……       成语:          
(4)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      成语: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成语:         
5、仿照例句进行仿写。(2)
例: 路,是探索者纵深的想像。
路,是跋涉者不渝的伴侣。
仿写:书,是                
   书,是                
6、文学知识填空。(10)
(1)基本的表达方式是:       、       、      。
(2)人物的正面描写一般指       、       、      、     
(3)判断以下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       )
②墨,可以书写真理,也可以编织谎言。谎言被重复一千次依然是谎言,真理被否定一万次终究是真理。                              (       )
③……“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伤感,没有悲哀,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           (        )

二、阅读 (54)
(一)古诗赏析(6)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者是     朝的        。 (4)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慨。

(二)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
1、文中有一别字,画出并在此改正。(    )(2)
1、本文作者         。(2)
2、先想想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然后在括号里注音。(4)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泯然众人矣    (    )
今夫不受之天   (    )
3、        解释句中加点字。(6)
未尝识书具  (      )
父利其然也  (      )
稍稍宾客其父 (      ) (          )
泯然众人矣  (      )
卒之为众人   (      )
得为众人而已耶(      )
4、翻译句子。(4)
①曰:“泯然众人矣。”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请从文中找出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2)
                                       
6、作者为什么“伤仲永”?他想借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4)
                                       
                                       

(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6)
                ----李大钊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个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江河流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②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的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③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精神的人,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④扬子江及黄河遇到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起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早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提示]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事业成为全民事业。

1、 给下列字词注音:逼狭        崎岖         阻抑        (6)
2、 “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句中的“是”为“此、这样”,是一个指示代词。在文中用括号画出“是”指代的内容。(2)
3、 本文较多地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以下喻体分别比喻什么?(4)
①          ②           ③           ④         
4、李大钊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鼓励中国的民众当以“       ”来度过“       ”。
(摘引题目回答)(4)
(四)阅读片段——
外祖母坐在我身边,皱着眉头梳头,她不停地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她的头发特别多,密实地盖住了双肩、胸脯、膝盖,一直垂到地上。 乌黑乌黑的,发
着蓝光。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上揽起来,费力地把那把稀疏的木梳齿插进厚厚的头发里;她的嘴唇不自觉地歪着,黑眼睛生气地盯着前面的头发;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显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样子很严厉,不过我问她头发为什么这么长时,她的语调还像昨天一样缓慢而温柔:“这好像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该死的头发! 年青的时候,这是我可供炫耀的宝贝,可现在我诅咒它了! 睡吧,我的宝贝,天还早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睡了!”   “好,不睡就不睡了,”她立刻就同意了,一面编着辫子,一面看了看在沙发上躺着的母亲。母亲躺在那儿,一动不动,身子直得像根琴弦。“好了,你说说,昨天你怎么把牛奶瓶给打碎了?小点声告诉我!”   外祖母说话好似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润泽,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脑海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的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瞪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她牙齿雪白而坚固,虽然黑黑的脸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容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吸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透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了驼背,胖胖的,可是动作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迅速,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生灵。
她没来时,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唤醒了,把我领到了光明的地方,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她是我永远的朋友,是我最贴心的人,是我最了解、最珍爱的人!——是她那无私的爱滋润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艰难的生活。   (8)
1、该片段选自前苏联作家       的自转体小说《     》。(4)
2、这段文字是写小主人公       在父亲去世的最灰暗的时刻对外祖母的感受。(2)
3、这部分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外祖母的外形特点,间接地表现她美好的心地。对她的说话、笑容 、   、衣着、     、举止等的精雕细刻,展示她     、    、
     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支持小主人公在可怕的环境里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10)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七年级下背诵专题测验
下一篇: 七年级基础测试卷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