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一下册 > 单元测验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0-29
:

一、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下边对第—段文字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B.文章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为下文进一步说明奠定基础。

C.这一段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寓说明于描写之中。

D.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2.对下边句子或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

A.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苏醒”是拟人化的写法,概括出了立春过后大地万物渐渐萌发的物候现象,显得形象生动。)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句中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相对比,再加一个稍长的句子,组成排比句,勾画一派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一个拟声词,用在这里将“秋风扫落落叶”的景色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在这里鲜明地揭示了秋去冬来的物候特征,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