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背影》自读理解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合肥第三十中学 程立新
自读目标:
一。深入感受“父亲”在混乱年代里对“我”的爱和爱里的酸辛。
二。难点:“我”对父爱感受的不断深入。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5、本文几次提到“背影”,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哪一次?
6、全文结构:( )-( )-( )
7、开篇设疑:( )背影;中间叙事:( )背影;望父买橘:( )背影;父子分别:()背影;结尾思念:( )背影。
8、《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记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之情。
二。 片段阅读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