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作家当中,能像村上春树一样引发世界读者关注的,恐怕没有第二个。他的地位是特殊的,用日本政府官员的话说:“让世界了解日本文化,找两个M就可以了。一个是漫画,另一个就是村上春树。”日本漫画音译为英文是manga,而村上春树叫Murakaim Haruki。
其实,村上春树作为一位小说家刚火起来的时候,并不是如今这样的风格。评论家加藤典洋曾经指出:“很多人说《挪威的森林》俗不可耐,可我觉得他像夏目漱石一样,不断写出这类小说,他们写小说尽管都是从30多岁才开始的,但从始至终关注的是年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村上春树与夏目漱石是一条线上的人。”
按照日本文坛诸多的说法,村上春树小说的所写指向以及被写物在1995年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以及东京奥姆真理教沙林毒气案,而这两个地域与村上春树本人都有很深的渊源。前者是他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承受的是巨大的自然灾害;后者则囊括了他青年时代的读书、养猫、打工、恋爱、结婚、写作等经历。沙林毒气案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恐怖事件,完完全全的人为造孽。作为一名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在这一年的转变也许是突然的,至少发生在他周围的事件是不可预期的。
评论界认为《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出道之作,与后来他的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一起奠定了他的文学风格。借用他自己的感言,也许可以用“超脱”两字来概括。但是到了1995年之后,《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和《地下》等一系列作品完全改变了他的形象,并演变成了一个面对社会需要全力“承担”的形象。这一演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大转舵”。随后,无论是长篇小说《1Q84》,还是最新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些像连珠炮一样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面对社会群体而下笔书写的,比起过去深入男女个人的描述来说,他写的“面”要远远大于过去的“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