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要求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观察方法,注意鱼在水中游动时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各种鳍的相互配合。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鱼如何运动。关于各种鳍的作用,仅通过观察是不能清楚的,还需进一步探究试验,这样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关于鱼的呼吸,同样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开闭活动、鱼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以及将墨水滴在鱼口前方观察水流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总之,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这样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鱼的运动器官;理解鱼的呼吸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呼吸方式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五、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