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劝学 师说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劝 学
主题时文
“不得通过微信留作业”的教育启示
日前,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 884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将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这是否意味着家长可以借机“偷懒”,意味着教师将回归传统“大包干”式的教育方式?家校共育需要厘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一切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时代。然而,这样的变化,也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本应厘清的教育责任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起来:一方面,教师在学校批改作业时只看结果不重过程,频繁利用社交软件布置大量学生很难独立完成、甚至教师自己也无暇批改的作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则开始疲于在社交软件上应付来自教师的各种要求,帮孩子完成层出不穷的实践课题,甚至被迫批改孩子的作业,最终出现作业“考家长而不是考孩子”的荒诞情景。
事实上,通过社交软件布置作业只是家校共育时代下教学方式的更新,本应起到提升教育效率的作用,但前提必须是明确划定使用过程中的边界,避免因滥用而使其成为教师和家长之间推卸教育责任的借口。持续滥用社交软件布置作业,转嫁推卸教育责任,不仅会导致学生作业训练质量的降低,起不到锻炼孩子的作用,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并影响到成绩,更可能使家长疲于在社交软件上应付来自学校的各种教育要求,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禁止通过社交软件布置作业乃至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厘清家校彼此间的教育责任与义务边界,或许才是家校共育真正的关键所在。家校共育作为现代化的新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校和家庭合作起来共同培育孩子,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任何一方都不能偷懒,让孩子学以成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专业的教育教学任务由学校和教师承担,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培养则应由家长负责,明确学校和家庭的职责,让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才能合作共赢。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