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准备
《乡土中国》共14章,共开设4节导读课。在开设导读课之前的两周,布置全班学生通读全书。在正式开设导读课的第一周前,要求学生阅读前3章;第二周前要求学生阅读4~8章;第三周前要求学生阅读9~11章;第四周前要求学生阅读12~14章。
学习任务一是摘抄各章的论点句;二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每一章的行文结构。每周开设导读课时,要求学生展示前一周的优秀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成果,进行阅读指导并布置下一周的阅读内容和学习任务或活动。
二、目标任务
(一)基本目标
1.了解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感受费孝通身上体现出的知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究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
3.通过阅读,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
(二)高级目标
1.培养逻辑思辨能力。能具体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能活学活用,运用阅读过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3.培养学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
4.兼顾对语言品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厘清结构,明确概念
一、导读内容
开课前一周,要求学生阅读:“重刊序言”“后记”“附录”及前3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二、导读过程
1.现象导入,增加兴趣
(1)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春节回乡潮”现象?
参考示例:春节返乡热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在心灵上的呼唤。因为乡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都无法摆脱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和饮水思源、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的节日,国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不管是穷乡僻壤还是天涯海角,都要回归故土。
(2)请同学讨论什么是“北漂”。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