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金 色 花》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时,先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学情分析:
刚步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朗读技巧,具有一定的品味感受能力,这有助于本课的教学,但是他们较少接触诗歌,还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天性。”
教学设想:
《金色花》是一篇散文诗。表现了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全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在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指导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品、多思、多谈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1.问题引入策略:通过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探究策略:通过教师深情的范读,学生进入情境,思考并领悟母子嬉戏的画面。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 美读课文,感悟浓浓的亲情。
4.延伸拓展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假如我变成……”开头,写一段话来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