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的本质。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2)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后,精心设计了八个思考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及思考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自我反馈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这节课里,每个小组都需要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进行评价打分。通过小组讨沦、回答、抢答等方式,结合教师的及时评价,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屈肘和伸肘动作的照片,关节积木等。
课前小组分工: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6~8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词论、合作学习等途径开展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狐猴的运动。
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
思考并回答。
由动物名称中的“动”出发,用—段动物运动的视频导人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