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 > 正文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28
: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62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