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C.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D. 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民本的重视,与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无关,B选项排除。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 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D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