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主张重民,同时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对于当时魏国执政大臣主张实行二十税一,孟子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貉道”,即没有文明制度的落后民族的做法,“中国”的制度应该是什一之税。这反映了孟子
A. 颠覆传统儒学价值标准
B. 认识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 主张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
D. 认为取于民要“有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赋税应保持适中适度的原则,他强调为了保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也要避免税率过低,这反映了孟子主张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孟子重民,并未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标准;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孟子对税率的认识,主张把税率控制在能够满足民众最起码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建立有序的社会,并未体现孟子对社会生产力的认识;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孟子反对税率过低,并非是要求取于民要“有制”,降低税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 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 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 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礼制是一种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因此贾谊的这一主张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故答案为C项。贾谊只是看到礼乐制度有利于稳定统治的成分,加以改造利用,而不是重建西周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排除B项;这一主张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排除D项。
【点睛】礼乐制度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