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余光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 能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意境。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展现爱国情怀,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二、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这需要学生在体会诗歌的意境中更好的把握。因此,运用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歌的美妙意境。 同时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古人云:品韵方晓丝雅,执毫始觉草篆神。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三、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四、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理解诗歌运用意象的笔法。
教学方法:
教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并初步结合我校农村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再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学法: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课件)
(三)品读鉴赏: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 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4、怎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