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 > 正文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2
:文本的多维解读
——《孔雀东南飞》案例
一、案例背景: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选范文,作为“乐府三绝”之一(另外“二绝”为北朝乐府《木兰辞》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它是汉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它整齐划一的五言句式也为中国古代五言体诗的创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上,对它的开掘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的常析上,而要从各个角度(尤其是艺术形式的角度)对这篇千古名作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地阐释。本案例就这个问题提供几种角度供大家探讨。
  二、案例陈述:
  (一)纯熟运用的赋、比、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作者无从查考,可能原是民间创作,后为文人加工。此诗融合了诗歌创作的多种技巧,从使用技巧的角度看,它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诗经》中有“六义”的概念,“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划分的,而赋比兴则是创作手法的分类。赋就是铺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以达到强调、突出的作用。比就是比喻,有使形象生动的作画用。兴就是“起”,借他物引起所咏之物,一般写在开头。在《孔雀东南飞》中这三种技巧不仅灵活地被运用,而且还有所发展。
  1、赋的运用。
  在刘兰芝被休归家一段中,刘母的语言中就包含着铺陈的技巧。刘母——罗列她对女儿的培养:“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谓言无誓违。”这种按时间排列的语句不仅不繁琐,反而强调出一位母亲的种种努力就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得到白头偕老的幸福,而现在的目的与结局的反差使她感到羞愤难当,作为母亲在女儿被休的事件中更是“无颜仪”。
  类似的铺陈,刘兰芝在自请遣归的段落中也用过,她是为了强调什么呢?她强调了她为了做一位好妻子在出嫁之前就已经竭尽努力。另外还有两处塑造刘兰芝形象的铺陈,刘兰芝临行前列举各种嫁妆,把它们全部留给丈夫作为留念,可见对丈夫的款款深情。(“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主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们可以在其他故事中找到对比性的人物。在扬振中老师主编的《高中文言文助读》中有一篇《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孔雀东南飞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