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团中列出的各项内容填写具体环境问题(填在a、b、c的后边): 1.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c.水土流失 3.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你赞成哪些?(在题后括号内画“√”)不赞成哪些?(在题后括号内画“×”。) (1)在大型煤矿附近建火力发电厂,变输煤为输电。( ) (2)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远距离输入东部大城市。( ) (3)将日本一大型化工厂迁至中国新疆,以促进西部大开发。( ) (4)在中学校园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 ) (5)为节约煤炭、油气等
高一年地理第二单元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D.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2.下列地理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内在联系正确的概念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大气的散射作用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C.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弱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较多
三、四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 A.有机进化 B.化学演化 C.生物演化 D.有氧环境演化 2、右图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 3、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兰溪一中高一年级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命题人:林贤如 校对人:孙文华 一、选择题(共70分,共55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5每小题2分)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持续性 C.季节性 D.连续性 2、下列关于农业投入一产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动植物(或种子)以及自然条件是农业必要的投入 ②农业机械的投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可促进农业的产出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2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回答1-2题。 1.这两句话间接和直接说明农业生产具有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季节性、地域性 2.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