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课程了要学会自己考试自己过。2.成绩就像滑滑梯,爬上去很难,滑下来不过一瞬间。3.风萧萧兮易水寒,考试完兮我玩完。4.学校留个刘海都找家长,成绩上不去还赖我发型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本卷共24小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涂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因地制宜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锦绣纂组,绮罗绫觳,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诸葛亮《便宜十策·治人》)上述材料反映了 A.蜀锦远销全国,增加了政府收入 B.手工业服务对象体现了等级社会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颓圮(qǐ) 依附(fù) 顷刻(qǐnɡ) 涮火锅(shuàn) 窗临远阜(fù) B.廿七(niàn) 甲胄(zòu) 熨贴(yù) 胡子茬(chá) 绿林好汉(lù) C.亘古(ɡèn) 襁褓(qiǎnɡ) 蛰居(zhé) 削铅笔(xiāo) 大模大样(mú) D.老饕(tāo) 倒坍(tān) 轻蔑(miè) 通缉令(jí) 烟熏火燎(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