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一、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4.3平面镜成像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有三大特点:⑴内容重要。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识平面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多种能力,所以它又具有较高的能力价值。⑵教学要求高。原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新课程要求学生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⑶教学容量大。本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差异,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声音的和谐美;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物体发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
三、噪声与环保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通过学习,养成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重难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措施。
二、乐音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 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重点难点】 1.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2.如何准确的测出时间和路程。 【教学时数】1课时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