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唐诗鉴赏(二)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古典诗词鉴赏(8)
唐诗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一、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课内) 1.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2.千里之行, 。(《老子》六十四章) 3.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4. ,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 5.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6.醉翁之意不在酒,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家兴高□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 ②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脚石。 ③这家商场是一家股□制企业。 ④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 A.采、拌、份、份 B.采、绊、份、分 C.彩、绊、分、分 D.彩、拌、分、份
题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B.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C。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答案]D [讲解]本题考查的是表数量的定语及虚词的语序不当。A句“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B句“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C句属虚词位置不当。应把“即使”移到“文字”前。 题2 下列句子
1、下列各句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2、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缅 倍加珍惜 按图索骥 出淤泥而不染 B.蛰伏 先礼后兵 流光异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伸张 势不两立 唉声叹气 喜怒不形于色 D.谙熟 流芳百世 额手称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云南省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邀游 邀功 估屈聱牙 鏖战疆场 B.果脯 曝晒 璞玉浑金 普天之下 C.晕厥 谲诈 精神矍铄 群雄角逐 D.颠簸 剥蚀 日薄西山 潦倒落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无长物 班门弄斧 等量齐观 督查 B.改邪归正 根深蒂固 骨鲠在喉 座落 C.顾名思义 呱呱坠地 关怀备至 股份
语言运用题 可能包括压缩、扩写、仿写、改错、根据要求写段落或句子等,都是平时联系较多的。在考场上关键是要审清题干要求,避免偏差: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