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 > 正文

:《赤壁赋》教学反思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赤壁赋》教学反思


《赤壁赋》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表现的观点,透显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感悟等各方面内容,均可做古代散文鉴赏的经典规范之用。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古人伟大的情操、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因此教授此文前我做了精心准备,教后,觉得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 导语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火烧赤壁”的故事引出课文。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火借风势,风借火威,把曹军烧的溃不成军。由此引出赤壁,引出苏轼游赤壁写下《赤壁赋》。由于学生对“火烧赤壁”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兴趣。顺利地导入了课文。 


2、学生在诵读,学习注解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理解赏析。在把握结构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第一段。我出示了第一段的结构思路板书。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之下


人物:苏子与客


事件:游


初游景物(环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人物活动: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景物(环境):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人物活动: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人物感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个板书有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3、在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归纳不错。以第二段为例:


  (1)“一世之雄”和“吾与子”的对比

《赤壁赋》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下一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