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 > 正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二): 古代中国经济建设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二):
古代中国经济建设

 
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曹魏、唐朝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春秋战国、西汉时期水利设施完善的原因和表现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①夏商西周:耒耜和石器,出现少量的青铜器。
②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③三国曹魏:发明灌溉工具翻车。
④唐朝时期:改良灌溉工具筒车;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①原因:农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尤其是铁制工具的发展和推动。
②表现:春秋战国:芍陂(淮河流域)、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关中地区)。
汉代:关中地区:漕渠、白渠;
西域:坎儿井;
治黄:王景治黄。
 
 
2.中国古代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方式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奴隶社会:(石器锄耕)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③封建社会:(铁犁牛耕)个体农耕。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②奴隶社会:井田制(春秋时期瓦解)。
③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以变法的形式确立)。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3)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方式:自耕农式经营、租佃制经营、庄园式经营。
 
3.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发展;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以农立国”。
(2)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扩种双季稻;引进玉米、番薯、烟草、马铃薯等农作物;耕地面积扩大。
(3)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作物品种的推广;生产关系的调整;统治者的重视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二): 古代中国经济建设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