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赏析,感受“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创造性解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那树》。读解一篇文章,从题目入手是一个很重要很有用的方法。一看到《那树》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海里会产生怎样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将学生的发言归结为三个问题: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2、那树的命运如何?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二、初读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
主问题一:那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那树”形象或特点的句子。
例如:古老——三句“它就立在那里了”组成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气势。
坚固、神奇——任你台风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坚固呀,坚固得就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无私奉献——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善良——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哪?
茂盛,旺盛的生命力——抓住了树的本质。……
三、再读课文,把握“那树”的命运。
主问题二:那树的命运如何?
1.中国人是很信“命”的,很多事情都说是命中注定,而命是由上帝决定的。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那树”的命运上帝是怎样定的?
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