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正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评说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评说

  一、基于课标教材,设计教学主线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作如下规定:“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乍一看课标要求非常简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史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要从单元的角度来解读本课课标:“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的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是取得了很大成就。”

  本课按照教材三个子目原本的顺序推进教学活动。在一般的教学中,处理第一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时,往往起源和发展都讲得着力平均、无侧重点,然而辽与西夏的重点并不在起源,而在其受到中原先进汉文化的影响之后的社会进步。本课通过两幅体现契丹、党项族游牧特征的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它们的起源;通过地图,掌握它们建立政权的情况,了解对峙局面的形成。而通过“图说历史”的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辽与西夏的社会进步上。

  在第二、三子目“北宋与辽、夏之间的和与战”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北宋与辽。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是可以通过学习北宋与辽的关系后同理推断的,于是做了简略处理。“和与战”中“和”是主流,因此本课教学中着重处理了澶渊之盟的内容、评价。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史学界的观点也一直在变化发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是否赞成某学者“澶渊之盟是北宋对辽屈辱外交的开端”这一观点,鼓励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不迷信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还基于单元主题设计了“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的课时教学主线,将课时教学融入到整个单元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评说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