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战后世界格局、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美苏的“较量”:古巴导弹危机
A. “铁幕”演说发表 B. 北约组织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约组织建立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片信息认识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为美苏冷战。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2.《向日葵》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了狂热的情感,将形式美和意境美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作者是
A. 凡•高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毕加索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的凡•高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故A符合题意;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故B不符合题意;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与《向日葵》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毕加索的代表作是《格尔尼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体现了
A.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 欧洲联合趋势加强
C. 非洲独立浪潮掀起
D.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4.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反映了
A.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B. 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电子计算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故C符合题意;“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电子计算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成为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