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会记事》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 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 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3. 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亮日记:呈现问题,学策略
1.谈话导入。
最近老师读到一位同学的日记,你帮看看,她写得怎么样啊?内容是这样的——
屏显:
今天,一只虫子在我们旁边飞。雯雯被吓得半死。我捉住虫子,把它扔到外面去了。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件事小而有趣,一方面体现雯雯胆小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作者对同学的关心。值得一写。人物、过程有所交代,但时间、地点交代不明,过于简单,不具体,不生动。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这位同学改改日记,在改的过程中“学会记事”。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好呢?我们先来学习一则材料。
2.学生自读课本第32页《学会记事》短文,圈画重点词句。
交流中明确:记事的要求有“抓住要素,写清楚”“添加细节,写具体”“融入情感,写真切”等。
教师: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开启闯关模式,看看谁改得到位,改得精彩。
设计意图: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说,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帮同学修改“日记”正是学习日常记事的过程。这则日记一方面材料比较鲜活有趣,符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另一方面问题典型,值得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体认记事的基本原则。
二、第一关:抓住要素,写清楚
1.方法点拨。
(1)回顾《秋天的怀念》,分析课文四个片段中时间、地点要素是什么,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时间 地点
片段一 “双腿瘫痪后”“天上北归的雁阵” “四周的墙壁”
片段二 “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屋里”
片段三 “她出去”后 “背着我去看她”
片段四 “又是秋天” “北海”
明确:作者在交代这些要素尤其是时间、地点要素时,有的是直接交代,有的是间接交代。间接交代可以通过环境以及特定事物、情节等来暗示,如“天上北归的雁阵”应该是在春天,“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北海的菊花”等可见是秋天,“四周的墙壁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