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经典语句 > 经典语录 > 正文

:胡雪岩的为人之道 胡雪岩通俗形象的名言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08-26
:

  胡雪岩有一句非常通俗形象的名言——“烧冷灶”。烧冷灶就是当看到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就给他帮助。

  如果胡雪岩只是安于掌管阜康钱庄,没有其后的人生际遇,那么历史上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位红顶商人的名字了。

  胡雪岩一生最大的转折就是遇到了王有龄。

  王有龄,字雪轩,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已经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于是私自挪用收回来的钱庄死账,资助了他五百两银子,使他得以进京捐官补了实缺。后来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获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实职。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的知遇之恩,他们两个官商合作,从此飞黄腾达。

  培植势力

  在明清两朝,北方所缺的粮米,均是由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这被称为“漕运”。

  何为“漕帮”?其实“漕帮”是我们民间的俗称,用运河水路来运输谷物称之为“漕”,“漕帮”就是以运河水上运输工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帮派。

  “漕帮”控制着运河水上运输,他们人多、船多、势力广、声势大,一旦“漕帮”不动,百姓的吃喝,各省的年粮、军饷马上就会不继。所以,清末各地官府,甚至漕运总督都不敢轻看“漕帮”,无不让“漕帮”三分。

  当时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连年战事把大运河这条生命线切断了,漕运常常阻塞,造成运粮误期,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海运局衙门便是专为漕运改海运而设立的,“总办”由藩司兼领,相当于局长;“坐办”还算不上局长,却是主持实际工作的人。

  王有龄上任浙江海运局坐办,统管浙江全省的粮食经海路北运。粮食从杭州拱宸桥乘船往南,出杭州湾运到上海去,或者往北经由松江运过去。几十万斤的粮食,这样的船运多慢、多累!胡雪岩想出一个主意,说两手空空就可以解决。王有龄不理解,怎么两手空空可以解决呢?胡雪岩常年在钱庄,熟谙资金流通的理念,他说:粮食不用运过去,到上海可以用钱买粮食。他知道松江有很多粮食压在那里卖不出去,可以拿着钱庄的银票去买。胡雪岩凭自己的关系,拿了钱庄的银票,到松江把粮食买下,到上海从海路运走,这一下子解决了从杭州到上海的运粮大问题。同时,他也从中得到商机:松江粮食便宜,杭州粮食贵,差价不少,从中可以赚几万元。这样既解决了官方大问题,自己又赚了钱,何乐而不为?

  海运与漕运是相对的,清朝政府大力发展海运,“漕帮”也就会失去当时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对王有龄这个海运局十分不利。

  进入“漕帮”,犹如进入了龙潭虎穴,稍不留神,可能性命都得搭进去,因为这是一伙地痞流氓黑恶势力的聚集地。胡雪岩确实深谙此道,挺身而出,一个人独闯“鬼门关”。对于这一段,小说以及电视剧的描写都颇具戏剧性,胡雪岩的胆识与应变能力可见一斑。

  胡雪岩最终成功结交了江南第一大帮“漕帮”(即为后来“青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爷叔”称之,要知道“爷叔”是“漕帮”中人对帮外至交的敬称。

  胡雪岩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懂得人情世故,编织了自己的一片人情网络,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利用这些人,达到自己的目的,用现代商业的眼光,这就是一种营销的思路。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出谋划策和大力协助之下,官运亨通,不仅当上了湖州知府,而且很快又升任为浙江巡抚。王有龄也是有情有义之人,自然要报答胡雪岩,那他到底给了胡雪岩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呢?很简单,官府收税,收来的银子不能放在官府,也不能放在自己家中,一定要放在钱庄。而胡雪岩是开钱庄的,王有龄自然会将税银放入阜康钱庄。当时钱庄替官府保管官银,是不必支付利息的,因此这些银子给胡雪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让他能够更自如地周转,以钱滚钱,发展十分迅速。

  胡雪岩有一句非常通俗形象的名言——“烧冷灶”。烧冷灶就是当看到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就给他帮助,王有龄就是他烧的典型的冷灶。

  经营之道

  胡雪岩说:“说话就是银子,不要不当正经。”他接手阜康钱庄不久,接待了一位存入一万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的特殊客户——绿营军军官罗尚德。他之所以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他相信钱庄的信誉;不要存折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很麻烦。罗尚德战死疆场,临死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转给老家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没有任何凭据来到钱庄,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甚至担心阜康会赖掉这笔账。出乎意料,阜康除了让他们找人证明确是罗尚德的同乡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了手续,本息一万五千两银子一并付清。

  胡雪岩还当面问那两个同乡,是你们替他代领还是由钱庄来替他转寄?人家说我们拿不方便,请你负责送回吧。胡雪岩马上安排人办理,后来,罗家人收到了存款和利息,一分不差。

  这件事传开以后,胡雪岩一炮而红,所有的人都相信他,都把钱存到胡雪岩的钱庄里——你根本就不用拿存折,到时候会给你算得清清楚楚,而且很保险。

  胡雪岩的诚信,赢得了更多人的信赖,使得钱庄和当铺越来越红火,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他的手里。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胡雪岩却将他培养成为一个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刘不才,从小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嗜赌如命。胡雪岩却能将他收服,担当特殊的“清客”角色,培养他专门和达官阔少们打交道。他们不负重望,为胡雪岩赢得了很多朋友。

  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湖州的税收都放在阜康钱庄,胡雪岩就在湖州开设了一个分号扩大了钱庄的业务。湖州是浙江有名的蚕丝产地,特别是南浔产的“辑里丝”更是名甲天下。胡雪岩从前在钱庄任跑街时,经常到湖州收账,早就了解到做蚕丝生意很赚钱,洋人十分看好。胡雪岩就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最后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接着他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地发展了起来。钱庄是连年战事的受益者,胡雪岩利用避乱上海的苏州潘叔雅、关季重、陆芝香等一班富家公子存入阜康钱庄的202万两现银开办了当铺。上海是淘金的好场所,当他获悉上海地产业有油水可取时,便带上学徒陈世龙,雇了一辆马车进行实地勘查,然后通过外文翻译古应春摸清外商开发上海市场的计划后,抢先购买了洋人准备修造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这样,他很快在地皮上赚了老外一大笔钱。什么叫会做生意,就像胡雪岩所说的:“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会做生意。”

  延伸触角

  钱庄生意给胡雪岩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是它提供了胡雪岩和各类洋行以及洋行的中方买办人物结识的机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了,为了掠夺各种原料,许多外国商人纷纷来到中国,设立一些专门机构,收购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或开设一些公司,经营某项业务。由于我国习惯于将外来的东西冠之以一个“洋”字,所以也将这些公司或机构统称为“洋行”。“行”字则来自原先“商行”的“行”。到19世纪60年代,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已出现了二百余家“洋行”。而那些经营“洋行”的“洋商”则大发“洋财”。

  随着洋行的发展,为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列强开始在我国开办银行。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侵略者纷纷在上海设立洋行。在开埠的当年就有11家,三年以后又增至25家。在相当长时间内,西方商人和洋行一直依赖中国商人做媒介——这些买办人物多半出自钱庄,通过他们,把产品输入内地。早期的财务关系,通常也都是经过经纪人或洋行买办和当地钱庄进行清算。

  胡雪岩在认识左宗棠之前,就几乎和上海的所有洋行和著名买办人物打过交道了,他也成为这些外资乐于合作的官员经纪人。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圆明园,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对列强作出巨大让步。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庚申之变”,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政款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临危受托

  杭州话里有一种人叫“杭铁头”:偏不买账,老子有啥好怕。在杭州人看来,胡雪岩就是这样的“铁头”。

  胡雪岩第一件著名的“铁头”事件,是1861年太平军围攻杭州时受浙江巡抚王有龄所托前往上海购粮。

  杭州历史上几乎没有过大的兵祸,但太平军围攻杭州城,连西湖水面都爆发了激烈的水战。

  杭州人没有储粮习惯,因为从不缺粮,出城外几十里范围内到处都是粮仓。结果太平军围城,杭州城内根本没有存粮。同时期的《杭州兵祸》记载:“初则鱼翅、海参、熟地、米仁、枣栗、柿饼之类,以当餐饭;继而糠麸、野菜及各种树皮,杂草亦食之。芭蕉叶每斤50钱。”到围城后期,杭州城内已经“饿夫行道上,每仆于地,气犹未绝,而两股肉已被人割去。”

  近年发现的文献《记事珠》,内容是咸丰庚申和辛酉年间(1860年—1861年)的日记。日记作者程秉钊(1838年—1893年),自号“臧拜轩主人”,是出自徽州府绩溪县的典当商子弟,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记事珠》记载了太平天国时期,杭城民众流离于干戈之间的惨状:

  李秀成率军至杭州,攻武林、钱塘等门。二月二十七日(即公历1861年3月19日),守军尽溃,杭州城市第一次陷落。

  (农历二月十九日,即公历1861年3月11日)方城未闭时,城中民仓皇奔走,出凤山、候潮两门者,趾相接也。妇女坐肩舆出城,人索番银五六元或三四元不等,必饱舆夫之欲而后肯行,舆甫出城,即委其人于路而去。时江之涘百舟争渡,雨逾大,风逾狂,舟小人多,覆于水者不可胜计,男妇老幼,悲啼宛转于洪涛巨浪中,旁观者伤心惨目,然俱自顾不遑,莫能救也。其幸而未溺者,率先扬帆去。岸上之人,千百倍于舟,舟既不能遍渡,严城已锢,且不得归,雨打风摇,衣裙尽湿,僵立江岸,色如死灰,哀呼之声,若猿啼狖啸,骇人心魂。呜呼!国家承平二百年,武林城中,无此异变也。是役也,事起仓卒,故惊惶之状倍越寻常,计死于践踏者半,死于江涛者十之二,死于困顿者十之一,而安稳渡江者则仅十之二耳……

  日记描述了大批杭州民众在太平军兵临城下之际,出城仓惶南逃,但遭遇钱塘江横亘阻拦,践踏、溺水、饥饿、死伤惨重的状况。

  风雨飘摇之中,身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决心与杭州城共存亡,他托付胡雪岩逃出城去,一是请援兵,二是买粮食。

  在这性命攸关之际,王有龄把这项重任交给胡雪岩,完全是出于他对胡雪岩人品和能力的信任。当年王有龄和胡雪岩相识之时,两人都只有二十多岁,一个是落魄的书生,一个是钱庄的小伙计,但两人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十几年来,王有龄官运亨通,胡雪岩生意兴隆,彼此已经建立了十分稳固的信赖关系。胡雪岩能完成王有龄的重托吗?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俞敏洪经典爱情语录
下一篇: 胡雪岩商道经典语录大全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