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松树有过无数的赞美描写: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朝范云的:“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清代陆惠心的:“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等等。
然而,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追求的不同,所以对松树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朱先生在此谈到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暮色苍茫,松盘岩石,白云奇渡.....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为何能在岩石上生长,为什么能够顶风傲雨数百年......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和眼光去看的,这棵松树的材质,用来做什么用途能换来多少利益......这就是古松在不同人的眼里的三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古松的,这正是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用欣赏眼光去看它,在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