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班上,偶见同桌手上拿着一本书。我霸道的用一招游龙探云手抢了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呐喊》。之后的日子它基本就“属于”我了谁叫我霸道的呢?
我对于这本书的映像最深的一篇是《阿Q正传》。读完之后有感而发,为阿Q而叹息。阿Q可谓是个“不祥”之人:不仅生活艰苦,而且姓名不详,年龄不详,祖上不详.......
开始,阿Q给别人做短工生活还过得去。可以他固执的性格,认为别人是错的。例如城里的 凳子的叫法是“条凳”,可他却固守“未庄”的叫法,“长凳”,认为“条凳”是错的,真是可笑。由于头上有癞子,他就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先是骂或打别人,但自己吃亏得多,就改为怒目而视。
渐渐的,别人开始欺负他。而在他眼里,那些小D、王胡、假洋鬼子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被打后便以精神上来占对方便宜,说:“被儿子打了。”之类的话。但阿Q也有中兴的时候,可这中兴也在快到末路的时候才有的。由于追求吴妈,被赵太爷赶出来,没有人请他做短工他的位置也被小D所替代。阿Q走投无路,只好去了城里,给举人老爷打杂。回来后有了些钱,在村里的地位也稍有提高。这可能是阿Q一生中最好的时候,然而又被大家说成是小偷,对他“敬而远之”。到了革命时,阿Q也动了心,他也想革命想借此翻身,但由于他的无知,却当了替死鬼。临死的阿Q没有说什么话,只说了:“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他到死都没对自己的一生有所领悟。
所以,在我看来阿Q一生是可悲的,但同时也是可笑的。他既值得我们同情也不值得我们怜悯。值得同情的是,他上片瓦,下无片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同时,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十分可悲。但可笑的是,他竟然自欺自慰,用欺负弱者来发泄自己对别人的不满。他是一个质朴而又圆滑,自尊而有自贱,正强求胜却又忍受屈从,狭隘保守却又盲目向往革命,憎恶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但也趋炎附势,蛮横又懦弱,且还麻木健忘。
我也听班上同学谈论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只近代那些整天求神拜佛的人,也与鲁迅《故乡》中的闰土一样。所以鲁迅先生想以这篇文章揭示人类的一种消极的精神现象。
我想一本好书可以给予我们一个好感悟,所以,让我们去读更多的书,寻找跟多的感悟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