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已83岁了,我母亲也已76岁。一生辛劳使二老受了许多苦,现在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故乡村子我父亲的同龄人,不供孩子读书,小小年纪就让结婚生子。而今,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同龄人,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时,赴他们父亲的后尘,也安闲地退居二线,与孙辈同乐,安享清福。而我父母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凭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挣工分,把我送进了学堂,个中辛酸与艰难,是外人难以体味的。(www.kuaidu.com.cn)
我读书,不仅不能减轻家里的劳动负担,单学费一项就够家里负担的了。年末生产队决算,除了该除的,激了该激的,除了少得可怜填不饱肚子的五个杂粮外,最多分100余元钱。还不够我读书开销。父母每天天不亮就忙在生产队地里头,晚上太阳不落山不回家。家里养了几只羊,十几羽鸡,从地理回来,父亲喂养,母亲喂鸡,调弄好这些牲畜家禽,才做完饭吃,常常已过十二点。家里油盐酱醋,客来客往开销就靠羊毛、鸡蛋打点了。累了一天的父母,在炕上打个盹,新的一天劳作又开始了。睡眠时间不足三四个小时,农忙的时候还要短。不少时候走路都在瞌睡。生病了也不敢去看医生,能拖好则拖好。我前后几年时间没有缝过一件新衣服,衣服破了,母亲洗得干干净净,打上补丁。母亲边缝补衣服边对我说:笑脏不笑褴褛。父亲在一边也说:只要你把书读好,我和你妈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父母经常教育我不跟人比吃,不跟人比穿,要比就比成绩。我谨记父亲的这句话,在学习上特别用功。我是学校里穿的最差的,也是穿得最干净的。有的同学嘲笑我,面对嘲笑,我学习的劲更足。虽然父亲每月给我只有2元零花钱,但我已知足。父母能拿出这点钱已相当不容易,一家人野菜苜蓿芽子充饥是常有的事。为了补充家用,父亲利用早晚劳动时间加班做木工,我也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担负起了拉大锯的任务。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同村的父辈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说:谁也没想到,这样清苦的孩子,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以后肯定有出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