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缅怀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作文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1-05-24
:

做一粒好种子,在新时代出力出彩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声音说道‘袁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吧’”,这是痛闻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时一位网友的留言,催人泪下,又感人至深。有人说纪念袁老的最好方式是珍惜粮食,我十分赞同,但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以袁老为榜样,做一粒好种子,在新时代出力出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饥饿和贫困是中国的集体记忆,袁老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当今中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大步迈进,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新中国的青年应牢记袁老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真言,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的沃土中,为祖国的画卷增添一抹绿色。

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老自己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下地这股劲儿,不是一天两天的作秀,也不是花几年时间给自己攒履历刷经验值,而是坚持了一辈子,90岁的时候还无休息每天下地打卡。信念和坚守沃灌着袁老的这粒种子成了参天大树,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遮风挡雨。今日袁老去世,国家痛失栋梁,人民痛失偶像!但他就像第一棵杂交稻,早已把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种子散播于神州大地!新时代的青年,当赓续这种基因,破坚土发嫩芽,还得枝干茁壮,才能为祖国的画卷茂盛一座森林。

致谢袁老,致敬袁老,像他那样矢志报国。数不清的选种、记不清的的试验、输得起的失败,了不起的突破……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惊闻袁隆平先生今天中午逝世,此刻正在农村麦田的我难掩悲痛之情。我是1996年与袁先生初次认识,当时他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我担任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当时国内五大粮食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负责同志会在一起交流研讨,我曾两次专程到杂交水稻中心学习考察。后来我们前前后后有过十余次交集,特别是2014年3月26日,我们农大专门聘请袁先生担任“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同年11月17日陪同袁隆平来校为农大学子作报告,2015年8月28日又陪同他察看双方合作的光山县超级稻“百千万”工程,每一次都历历在目。袁先生研究超级水稻,为中国人乃至世界的粮食供给做出了彪炳千古的贡献,是我们中国农业科学家的榜样。袁先生的去世我们倍感心痛,同时我们这些还在工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身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但是我想所有的同仁都会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袁先生的脚步,继续向前,定会用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奋斗,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

惊闻袁隆平先生仙逝,无比震惊。一代水稻宗师巨星陨落,无比悲痛。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为世界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袁先生一直高度关注河南水稻事业发展,曾先后多次亲临河南指导水稻生产。特别是2014年他受聘河南农业大学“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在袁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在河南信阳市光山县开展“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项目示范推广应用,连续创造了河南水稻高产记录;他在河南农业大学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他亲自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连续获得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11月,袁隆平先生亲临河南农业大学演讲,给河南农业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激励着一代代河南农大人向着科学事业不断迈进!我们一定牢记袁隆平先生遗志,继续围绕杂交水稻开展研究,不断挖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先生千古!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缅怀 袁隆平 祭奠
上一篇: 缅怀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下一篇: 护士节致敬白衣天使 作文5篇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