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冬尽春来,满眼春光明媚。一日夜忽闻嘤嘤啜泣之声,小狐拜立脚下“从此与先生永诀矣!”朱熹谔然问故,答日:“旧巢为强獾所占,明日举家迁移矣。”朱熹汨流满面,提笔草就一篇《凄狸赋》,读来声泪俱出,就灯下焚之。
次日,朱熹凄凄惶惶地离开了七里村,那“凄狸”与“七里”谐音,因朱熹在该村注过经,与狐结缘。于是“七里”便成为此村的名称了。
双龙抢珠
南宋淳熙年间,朱熹应友人聘请,到连江马鼻讲学。他从榕城出发,徒步登北岭。
走了一程,口干舌焦。见路边有座茅屋茶店,招牌上写着:“寿春”二字。店里三三两两的客人正在品茶谈笑,朱熹叫声:“店家沏一壶上等茶来。”店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听到叫唤,急忙从里间出来,满脸堆笑地招呼:“先生,很对不起,今天客商多,茶水卖完了,正在烧呢”。朱熹说:“口渴得很,来碗凉水吧。”店主端来一碗水,朱熹接过正要喝,老太婆冷不防从砠口撮一把谷壳撒在碗里,朱熹无奈,只得用嘴轻轻地吹开谷壳,慢慢地喝。
受到野店老妇的戏弄,怎能忍受?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和店主人搭讪;“依姆,您家里有几口人?生意好做?”店主人叹了口气说:“丈夫前年不幸弃世,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到山里砍柴去了,这会儿也该回来了。”老太婆见朱熹葛巾布衫,儒生打扮。试探地问:“先生是读书人吗? 能看地脉吧?我丈夫尚未下葬,求先生在附近相一块宅地。朱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信手往对面山坳一指,说:“眼下就有一块宝地可安葬你 的丈夫,”依姆连声道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