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一下册 > 其他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练习试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1-09
:

《伤仲永》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选自    ,作者      ,是     之一。(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日扳(  )仲永   环谒(  )于邑人

称(  )前时之闻  泯(  )然众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世隶耕(隶:     )

⑵未尝识书具(尝:       )

⑶父异焉(焉:     )

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     )

⑸或以钱币乞之(乞:      )

⑹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通:      )

4.“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3分)

A、伤心  B、受伤  C、哀伤  D、中伤

5.本文叙事    (先扬后抑  先抑后扬),从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    的感情基调。(4分)

6.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3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王子”则是王安石自称。

B、文章先叙事后说理。叙事部分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本文语言十分简练。“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本文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8.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  )(3分)

A、十二三岁  B、或以钱币乞之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解释下列多义词:(6分)

⑴自: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⑵书:即书诗四句(     )

未尝识书具(     )

⑶然:父利其然也(     )

泯然众人矣(     )

10.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泯然众人矣

D、余闻之也久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3分)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4分)

14、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     。(4分)

15、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4分)

16、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4分)

第二部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7.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邑人奇之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稍稍宾客其父  D、父利其然也

18.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9.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4分)

20.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二)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21.“没”的意思是“沉入水里”,读音为   ,“没人”的意思是       。(4分)

22.从“涉”到“浮”到“没”是游水的三个阶段,所以“涉”的意思是(  )(4分)

A、接触水  B、害怕水  C、徒步过水

23.文章中说游泳高手是因为“有得于水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A、找到了过水的道理。

B、弄清了游泳的道理。

C、得到了会游泳人的传授。

D、领会了游水的方法、规律。

24.不会游水的人只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不被水淹没的。在原文中表达这个意思的语句是       。(4分)

25.“夫没者则苟然哉?”句中“苟”可解释为“随便、轻易”,“然”是“如此,这样”的意思。这是一个    句,大意是         。(4分)

26.这段话作者是通过打比方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请在原文中找出体现这个道理的中心句。(4分)

《伤仲永》答案

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2.略 3.⑴属于⑵曾经⑶指代这件事⑷聚,团结⑸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⑹通达 4.C 5.先扬后抑;伤感 6.B 7.B 8.B 9.⑴自己;从⑵写;用来书写⑶作诗;……的样子 10.B 11.略 12.C 13.承上启下 14.泯然众人矣 1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6.“受于人”或“受之人” 17.B 18.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 19.略 20.略 21.音略;会潜水的人 22.C 23.D 24.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25.反问;那会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能做到这样的吗? 26.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练习试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语文 试卷 知识点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练习题试卷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