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我与同年级老师交流研讨,形成以下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以及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篇四:《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教学本文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读得还不是很到位,在熟练正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读的不到位,特别是还有基础较差的同学读时还有添加字、改字的现象。课余要加强练习提高。)紧接着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再引导学生从对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学习课文的独特写法--融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最后,还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故事,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天才的想象力,感受艺术的魅力。并拓展相关内容《最后的晚餐》丰富学生对画家的了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