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本教案内容的安排、流程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较有兴趣,他们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探究内容方式时机的选择上比较可取的地方有:
一是教学环节中采用一个词概括的形式来达到整体感知目的,学生回答都很好。
二是与百草园片段对比阅读,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了描写景物的方法。
我觉得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是:
学生在赏析点评自认为优美的语句、段落时,显得有点浮光掠影,大多只能从表面上谈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那种清新、自然、质朴、新鲜、灵动的语言,文章描写出的那种呼之欲出的原生态的生活,文章那种充满浓郁亲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学生还是难以真切的体会出来。一是他们表达驾驭语言的能力还没到,主要是他们不能真切的感受到作品的美丽,这又源于他们不熟悉萧红记作品。
鉴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样改进会比较好一点,课前请同学阅读《呼兰河传》等萧红的作品,布置时教师要智慧一些,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甚至是夸张的语调介绍萧红,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读了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读书笔记的形式,用小组自由交流的形式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行。有了这些前期准备,课堂上直接请同学介绍萧红的生平、作品等,随后直接进入欣赏点评环节。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这很重要,这可以把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这样学生讲述时就会有话可说,有据可依,甚至优秀的学生会在作品间迁移,会由此及彼,这样,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而是对萧红及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有些同学从此热爱上萧红或作品,这样不是更好吗?
但这样安排客观上也有困难,因为学生初三了,课前很难有时间读整本的书,读一个作家的许多作品,所以这种设想是好的,操作起来有难度。最好课文是在初二阶段,学生有时间读书。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