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单元检测(新课标)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一滴油酸的质量为m,它在液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油酸分子的直径 B.油酸分子的直径
C.油滴所含的分子数 D.油滴所含的分子数
2.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有纵波
D.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机械波能将能量从振源向外传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房间内,打开一台冰箱的门,再接通电源,过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就会降低
B.从目前的理论看来,只要实验设备足够高级,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74℃
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t=0)其波形如图所示,a、b、c、d是四个质元,振幅为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以后,质元a比质元b先到达平衡位置
B.该时刻以后的周期内,质元a通过的路程为1m
C.该时刻以后的周期内,质元b通过的路程比质元c通过的路程大
D.该时刻以后的周期内,质元d通过的路程等于A
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下列哪些过程可以使其初、末状态的压强相等
A.先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后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积
B.先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后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C.先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积,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D.先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6.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撑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三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如图所示.筛子在做自由振动时,完成10次全振动用15 s,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转速是 36 r/min.已知如果增大电压,可使偏心轮转速提高,增加筛子质量,可增大筛子的固有周期,那么,要使筛子的振幅增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提高输入电压 B.降低输入电压
C.增加筛子质量 D.减少筛子质量
7。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
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
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
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
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
8.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9.在坐标原点的波源 S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 v=400m/s,已知 t=0时,波刚好传播到 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 S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x=40m的质点在 t=0。5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 t=1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 S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变小
10.如图甲所示是 t
=1。0 s 时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图象,已知波速v = 1。0m / s 。则 x =1。0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是图乙中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 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 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形状,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板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则
(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cm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mL.(取1位有效数字)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约为_____m.(取1位有效数字)
12.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摆长L/m
0。5000
0。8000
0。9000
1。0000
1。2000
周期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1)以摆长L为横坐标,周期的平方T2为纵坐标,根据以上数据在图中画出T2—L的图线。
(2)由此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g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可能是因为
A 摆球的质量偏大
B 摆动的偏角偏小
C 计算摆长时,把悬线长l’当作了摆长l
D 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了(n+1)次全振动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3。 如图7-5-14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虚线是该列波0。2s后的图象,则这列波可能的波速为多大?
14.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
(1)若波向左传播,求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波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参考答案]
1.AC 2.ACD 3.C 4.CD 5.AB 6.AC 7.c 8.BD 9.D 10.A
11.(1)114±3 ;(2)8×10-6 ;(3)7×10-10。
12.(1)图线略(过圆心的一条斜线);
(2)由图线的斜率k求得重力加速度g=4π2/k=4π2/4=9。86m/s2(学生只填数即可)
13、
若波向左传播 t=(n+)T=0。2s
T=(s) (n=0,1,2,3,。。。。。。)
v==20n+15(m/s)
(n=0,1,2,3,。。。。。。)
若波向右传播 t=(n+)T=0。2s
T=(s) (n=0,1,2,3,。。。。。。)
v==20n+5(m/s)
(n=0,1,2,3,。。。。。。)
14、
(1)
s=(n+)=4n+3(m) (n=0,1,2,3,。。。。。。)
(2)
t=(n+)T=0。2s
T=(s) (n=0,1,2,3,。。。。。。)
Tmax=0。8s
(3)向左
v1=20n+15(m/s)
(n=0,1,2,3,。。。。。。)
向右
v2=20n+5(m/s) (n=0,1,2,3,。。。。。。)
将v=35m/s代入,得当n=1时,v1=35m/s。
所以,波向左传播。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